当前位置:标准网 团体标准

T/BJEA 0003-2023 碳中和评估指南

T/BJEA 0003-2023 碳中和评估指南

T/BJEA 0003-2023

团体标准推荐性
收藏 报错

标准T/BJEA 0003-2023标准状态

  1. 发布于:
  2. 实施于:
  3. 废止

标准详情

内容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碳中和评估的技术要求,包括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碳中和评估流程、评估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碳排放和碳汇量核算、实施碳中和、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保证、碳中和评估报告和记录存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组织、项目、产品、服务及活动等各类型的碳中和评估主要内容标准由正文和2个附录组成
标准正文包括11个部分,分别明确了本指南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碳中和评估流程、评估实施前的准备工作、碳排放和碳汇清除量核算、实施碳中和、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保证、编制碳中和评估报告和碳中和评估记录存档等内容
1)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是为组织、项目、产品、服务及活动等各类型的碳中和评估工作提供指导的文件,也可为第三方机构对组织、项目、产品、服务及活动等各类型排放主体的碳中和评价认证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共列出3项引用文件
其中,GB/T32150和ISO14064-1是在术语和定义部分引用的文件
9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保证中提到排放监测设备应符合GB17167的要求
3)术语和定义根据正文内容共列出15个术语
包含基础术语5个,其中碳中和的定义是编制组参考“关于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第三条,根据本标准的基本内容改编,其他4个术语,包括温室气体、碳源、碳汇、碳排放的定义均来源于GB/T32150-2015和ISO14064-1:2018,略有修改
碳中和措施相关的术语3个,碳配额和碳信用的定义取自“关于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的公告(生态环境部公告2019年第19号)”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碳抵消的定义是根据本标准含义编写
碳排放量核算相关的术语5个,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消费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定义均来源于GB/T32150-2015;碳中和评估相关的术语2个,实施主体和评估,定义是编写组根据标准需求自行编写的
4)基本原则设定5个原则,分别是有效性、透明性、规范性、准确性和保守性
根据过程对结果实施的作用制定有效性原则;根据评估的各项信息需实现可对外公开的结果确定透明性原则;涉及核算过程需要有据可依确定规范性原则;碳中和是实现碳排放量的抵消,需要定量的结果,准确性的原则很重要;若相关数据获取的质量管理工作不完善,核算过程可能会涉及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的估算和处理,设定保守性原则对于数据获取过程很重要
5)碳中和评估流程根据定义,碳中和是实现排放主体碳排放量的抵消
因此,根据工作开展的前后顺序设定六步评估流程
首先是开展评估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步是对碳排放和碳汇量两个部分开展核算工作,这部分是核心工作,所以又将这一流程具体分解成六个步骤
第三步在明确碳排放量基础上制定措施实施碳中和
第四步为了确保碳中和评估过程的数据质量制定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步需要根据以上过程和发现编制碳中和评估报告
最后对所有评估过程涉及的资料和记录进行存档,确保碳中和评估过程和结论可溯源
6)评估实施前的准备工作是指评估工作开始前需要确定的基本要求
有效开展评估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可以为后续核算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基础条件
准备工作包括三项基本内容:确定要开展碳中和评估的类型、评估边界、及评估要求
确定类型和评估边界是前提,评估要求是评估工作的依据和参考,及评估过程需要考虑到的各项技术要素和相关方要求等
7)碳排放和碳汇量核算碳排放和碳汇量核算是碳中和评估环节的核心
参照核算的通用流程将这一流程工作分解为六个步骤
确定碳排放和碳汇核算边界—识别碳源和碳汇—选取碳源和碳汇核算方法—选择并确认活动数据—选择并确认排放因子计算和汇总碳排放和碳汇量
确定核算边界、识别碳源和碳汇类别是实施主体根据需求首先确定的内容
在碳源分类上,不同的类型的碳排放源在类别上会有所差别,不同的核算边界对应的排放类别也会有所差别
编写组参照GB/T32150-2015的排放源分类方式设定三类排放类别,并举例说明每种排放类别常见的排放源
对于碳汇也列出可参考的类别
在选取碳源和碳汇核算方法的步骤,列出可参照的核算依据包括国家发布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内已发布的国家标准、行业、团体或地方标准,国际公认或通用的碳排放量化相关规范性文件三大类
作为通用性的评估指南,适用于组织、项目、产品、服务及活动等多种类型,国家也未有相关明确规定,因此,本标准不设定具体的核算依据,但是,本着适用性更强的原则,对于以上三类核算依据做出优先序的规定
在考虑碳汇核算方法时,当前广州、深圳地方碳市场均已有主管部门备案的碳普惠方法学,且已将碳普惠产生的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使用,越来越多的省份也在尝试开发并运行碳普惠机制,基于此,编制组将地方主管部门批准备案的碳普惠方法学也纳入可选择的核算依据
确认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这两个步骤是准确性原则的保证,所以分别单独设置为核算步骤
由于各类型的相关数据管理方式差异性大,本着尽可能获取不确定性较低的活动数据为考虑,也为了保证准确性原则,标准设置了数据来源优先级顺序,第一级直接监测并记录的数据,第二级通过记录的其他数据推算获取的数据,第三级是来自相似活动或过程、或经验值等估算获取的数据
同时,为确保获取的数据准确可信,在确认每个活动数据的结论和来源时,要求确认如下内容:活动数据的来源准确、符合要求;监测设备在校验有效期内;监测频次和记录频次能够满足要求;缺失数据的参数处理方式合适
同样,不同类型的排放因子参数众多,获取方式也千差万别
本着获取不确定性较低的原则,又兼顾数据的可获得性,标准对排放因子的选择和确定过程做出要求,并对获取方式设置了优先级顺序:第一级是监测值、第二级是缺省值、第三级是通过能量平衡或物料平衡法推算获取的数据
并对于不同来源的排放因子的确认要点进行设定
以监测值为来源的排放因子,参数结论及来源的确认内容与实测获取的活动数据一致
由于缺省值的来源有很多,本着选取更贴近项目实际的原则,按照不确定性的影响不同,设置缺省值获取途径的优先序:行业、省份或地区相关指南、标准或其他文件中发布的数值;国家相关指南、标准或其他文件中发布的数值;国际或其他国家公认或通用资料上的数值
第六个步骤是根据以上每个步骤所确定的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分别计算和汇总碳排放和碳汇
8)碳中和实施这一环节主要包括碳中和实现的条件和碳中和实现的方式
当碳中和评估边界中所有碳源的碳排放小于等于碳抵消量时,结论为实现碳中和
反之,结论为未实现碳中和
在碳中和实现方式部分,对于经过运行过程的节能降碳措施后仍存在排放主体碳排放量,必然采用碳抵消的方式实现
通用的碳中和抵消方式有两种:碳汇清除、碳配额或碳信用抵消
对于实施主体边界内存在可用于清除的碳汇项目,设定基本条件,避免出现同一减排量多次使用的情况:a)截止到评估之日,项目期不少于1年,并且用于实施碳中和的碳汇,实施主体承诺不再申请中国及国际各类减排机制下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审定与核证、不再作为任何其他商业用途使用;b)使用中国及国际各类减排机制下批准的碳汇量,实施主体承诺此部分碳汇量不再作为任何其他用途使用
可用于实施抵消的碳配额包括地方碳市场或全国碳市场发放、流通的碳配额
鉴于碳信用产品类别比较多,本着鼓励使用国内碳减排量,设置产品优先序为:a)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经核证的自愿减排量(CCER);b)满足地方碳市场履约条件的地方核证自愿碳减排量;c)国际各类减排机制下经核证的中国区域的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减排量
为了避免同一边界减排量重复计算的情况,标准设置规定:抵消所用的碳信用应在碳中和评估边界以外产生
9)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保证从编制工作计划,组建专业的评估工作组,确保核算过程所有使用的参数结论全部可追溯,确保监测设备的可信度,实施内部技术评审五项内容着手开展工作确保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
10)编制碳中和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作为碳中和评估过程的输出文件,需要将整个评估流程及每个环节的评估结论形成文字
按照整个评估流程梳理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十项:排放主体类型及基本信息;评估目的、评估范围和评估原则;评估依据、评估边界和评估方法;温室气体源和汇的识别;温室气体源和汇的核算方法;活动数据及排放因子的确认;碳排放和碳汇量的核算;实施碳中和;碳中和评估工作质量保证;碳中和评估结论
11)碳中和评估记录存档为确保评估报告结论的可追溯性,需要对于碳中和评估报告及评估过程的所有记录、支撑材料、内部技术评审(如有)相关资料等设定存档要求,并规定存档期限为至少5年
12)附件A和附件B本标准设两个附件
附件A是将第10条规定碳中和评估报告内容形成报告主体框架
附录B是对于组织、产品和活动四类常见的主体整理归纳可参考的核算技术规范,供使标准用者参考

起草单位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金诺碳投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中检集团南方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国家电投集团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船舶信息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泰安市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华测认证有限公司、安徽天方工业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联合智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海南低碳经济政策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碳管家智能云平台有限公司、北京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创新研究院、北京科吉环境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澈(北京)环境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焓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必维认证(北京)有限公司、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起草人

白微、王振阳、于洁、薛薇、刘洪铭、孙琦、杨小山、马萍、于湛、刘潇、 王璘姬、张军涛、孙志辉、谭效时、冯翔、康爱国、林武、张昕、李靖、徐锦才、金志杨、田延军、 孟早明、郭玥锋、张清华、陶昀、李智虎、黄敏、卢克飞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 标准质量:
  • 下载说明

  • ① 欢迎分享本站未收录或质量优于本站的标准,期待。
    ② 标准出现数据错误、过期或其它问题请点击下方「在线纠错」通知我们,感谢!
    ③ 本站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