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详情
- 标准名称: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导则
- 标准号:T/CSPSTC 116-2023
- 中国标准分类号:F10/N772
- 发布日期:2023-10-23
-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10
- 实施日期:2023-12-31
- 团体名称: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
- 标准分类:能源和热传导工程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本文件提出了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总体要求,规定了源头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末端治理、产业循环链构建、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绿色交通、智慧化管理平台构建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产业园区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用于指导新建或已有产业园区和入园企业进行减污降碳核算、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规划设计,指导企业和园区节能环保基础设施低碳化、循环化改造,提高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
产业园区既是资源与能源集中消耗的大户,也是污染相对集中排放的管控单元,是工业领域污染防治的主战场,面临着艰巨的减污降碳压力。为规范和指导产业园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高质量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文件。本文件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总体要求:在产业园区管理、工作方案、原料替代、新能源应用、设备设施、技术改造、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利用、产城融合发展、绿色交通、智慧化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总体要求;2)产业园区源头控制:规定了优化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优化产业园区用能结构的要求;3)产业园区生产过程控制:规定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选择节能环保工艺设备、推广清洁生产、推广绿色供应链的要求;4)产业园区污染物末端治理与碳减排协同增效: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协同增效、水环境治理协同增效、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增效的要求;5)产业园区产业循环链构建:规定了循环产业链诊断、循环经济评价、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工艺技术应用、园区内企业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6)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规定了绿色建筑、供能设施的要求;7)产业园区绿色交通:规定了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加快道路系统建设、物流及交通向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要求;8)减污降碳智慧化管理平台构建:规定了智慧化管理、平台基础设施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清华大学、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中化学中科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清新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麦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北创环保(北京)有限公司、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中冶西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宇驰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大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理委员会、淄博齐鲁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江苏盐城环保科技城管理委员会、标准联合咨询中心股份公司。
陈扬、费伟良、崔皓、冯钦忠、唐艳冬、陈吕军、王祖光、田金平、张发兵、吴建、郗凤明、刘兆香、程亮、李安定、孙宁、殷学平、刘俐媛、马雅静、张晓岚、朱英杰、马颖、钱媛媛、史本伟、邓也、鞠贵冬、刘磊、田爱军、吴剑、李延、张建平、江新闯、刘鹏、金忠财、何姝、阚慧、卢瑛莹、修光利、高松、陆一峰、王娇月、蒋芳、陈露、李宣瑾、蒋富海、刘琦、徐家彬、杨铭、邓跃云、刘鑫洋、王振华、石坚、陈佳、李奕杰、马铭婧、卢成绪。
* 特别声明:资源收集自网络或用户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GB[/T] 空格 00000.00-1111 空格 标准名称
GB表示标准属性,国家标准;0000.00代表标准顺序号;1111代表标准发布或修订年份。以标准GB/T 40028.2-2021 智慧城市 智慧医疗 第2部分:移动健康 为例,搜索建议如下:
① 搜索关键词:40028.2
② 搜索关键词:40028.2-2021
③ 搜索关键词:移动健康